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许春兰
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双减”让教育实现回归,学校回归主战场,教师回归关键主体。在“双减”背景之下,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的老师们却在大胆地“增”,学生学习的快乐,也在与日俱“增”。
首先,读诗写诗,增生活之趣。疫情期间,正值春天,限制了人们出行的脚步。我组织我们班的学生在社区里赏春、在诗歌里赏春。孩子们有着最纯真而敏锐的眼睛,他们看见因风而起的柳絮,听到树上婉转的莺啼,嗅到漫漫的春水,伸出稚嫩的小手,把春天捉住,送到笔端,写进诗里。他们用诗歌迎接山花烂漫,享受春暖花开。
其次,种植采摘,增劳动之乐。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双减”之下,我们班每周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体验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劳动、合作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在播种的季节,跟随种植园里的爷爷亲手种下各种蔬菜瓜果;收获的季节,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种植园亲自采摘,收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劳动教育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再次,花样社团,增实践之能。我调查、了解班里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小社团活动,七彩手工社团、七彩铅画社团、七彩音乐素养社团、七彩科学社团、七彩体锻社团、七彩折纸社团、七彩音乐大百科社团、七彩儿童画社团等。疫情期间,我们的班级群会轮流报道这些社团活动,提高了孩子们宅家期间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学校切切实实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阅读、劳动、实践的能力,增加了孩子们童年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