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静
轻轻一甩“刀片”就弹出来,再一甩刀片即可收回……秋季开学以来,一款外形酷似胡萝卜的玩具刀迅速火爆全网,其以独特的“重力滑动”机制和减压效果,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家长却犯了愁。不少家长认为,尽管“萝卜刀”是塑料材质,但其也是利器,长期口念“刺”“捅”“扎”,会让孩子产生暴力倾向。“萝卜刀”究竟有何魅力,适合中小学生玩吗?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萝卜刀”风靡中小学生圈
“就是这款‘萝卜刀’,同学们都有。”前天上午,在苏州工业园区港田路上的一家玩具店,一名小学生正在缠着爸爸购买这款网红玩具。家长在研究了几分钟后,觉得这个玩具刀小巧可爱,5块钱一把也不贵,于是为孩子买了。店铺工作人员介绍说,近一个月以来,这款“萝卜刀”的销量一直很好,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十把,一些孩子还会收集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萝卜刀”。
记者注意到,这款让小学生心动的“萝卜刀”是一款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因其外形酷似胡萝卜,并且是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的,所以也被称为“重力萝卜刀”。自上市以来,“萝卜刀”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关注,在苏州多家文具店,均被摆放在了店铺入口的醒目位置。商家们表示,最近正值该款玩具流行,其销量相当可观。而在电商平台,“萝卜刀”的销量也非常好,多家店铺的月销量都突破了10万件。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夜光萝卜刀”“铝合金萝卜刀”等不同类型产品,售价比普通“萝卜刀”贵十余元,也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玩具开合丝滑,玩法简单,可以有效解压,因此受到了中小学生以及一些成人的青睐。”一个月销量超10万件的商家表示。
家长担心增加孩子暴力倾向
伴随着玩具“萝卜刀”火爆全网,其相关推文及短视频的热度也不断攀升,阅读量、点赞量屡创新高。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一些博主还特意向中小学生介绍“萝卜刀”的多种玩法,告诉大家该如何快速出刀、如何刺别人,点赞量上万。
根据博主们的推荐,记者注意到,“萝卜刀”大致有四种玩法:最基本的玩法就是将小刀垂下后收回;其次可以打开一个手指缝,然后快速甩出刀;第三种玩法是将刀倒过来,打开一条小缝后迅速捏紧,然后等待刀落回手中;第四种玩法是将出鞘的刀收回手掌中。“这些玩法均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孩子们可以用一只手玩,另一只手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博主们表示。
尽管被吹捧为减压神器,但是“萝卜刀”的各种玩法也受到了一些家长的质疑。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四年级学生欢欢的爸爸表示,尽管“萝卜刀”是由塑料材质做成的,但是其刀口处依然是尖尖的,可以扎破纸张,如用力过大,则可能扎伤手指,存在一定的危险。金阊新城实小五年级学生安安的妈妈表示,孩子玩“萝卜刀”时会喊“刺刺刺、冲冲冲、捅捅捅”,同时他们扎堆“玩刀”时,各种向前推刀、互相戳的动作看起来也略显夸张,她认为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暴力倾向。“万一孩子以后拿到真刀也做出相同的动作,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安安妈妈说。
警惕对孩子的心理危害
“萝卜刀”为何一上市便迅速风靡学生圈?吴中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区科科员、心理咨询师郭思佳认为,首先,在现代社会,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压力,他们需要找到一些能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方式。而“萝卜刀”设计简单,易上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调适心情,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其次,“萝卜刀”的流行与孩子们的猎奇心理密切相关。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模仿周围的人和事物,当看到别人都在玩这款新奇的玩具时,自己也想要模仿和尝试。此外,“萝卜刀”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社交关系,孩子们在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友谊与快乐,提高自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萝卜刀’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郭思佳认为,商家在售卖、博主在宣传时都加入了“捅”和“刺”等信息,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看到这些元素后,他们可能会解读出一种错误信息,即使用暴力和攻击性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被模仿的。再加上如今各大社交平台可能会对相关暴力和攻击性行为进行夸大宣传,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儿童青少年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沉迷“萝卜刀”,我们该如何应对?郭思佳认为,面对这种现象,除了社会予以引导和监督外,家长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家长可以耐心询问孩子,为何会被这类玩具所吸引,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压力缓解。同时,家长应向孩子解释这种玩具的潜在风险,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及玩耍,避免孩子在玩耍时,出现危险动作。此外,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寻找更健康安全的替代方法,如参与线下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等。
总之,针对“萝卜刀”风靡全网这一现象,家长不能让孩子盲目跟风或粗暴拒绝孩子玩耍,而应让孩子对这类玩具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通过家长合理的引导,保障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