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前世今生
供应链的概念是二十世纪中后期才被提出的,关于供应链的概念,我们先用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进行描述:一件衬衣,从最源头的棉花种植、收购、加工成线、再纺织成布,然后是版型设计、裁剪加工、包装运输,最后经过各种渠道被消费者穿到身上,就是一条典型的供应链。
它是劳动分工的产物,而早在这个概念被提出和明确以前,就早已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人们对于供应链相对统一的定义是:在从原料采购到产品最终实现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现代社会中,供应链的本质是商品的生产制造和所有权转移的全过程,一端链接着商品的原材料加工与制造,另一端链接着商品的销售和消费,几乎所有商品都会涉及到供应链的概念,也同样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服务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诸多角色。
餐饮供应链大有可为
餐饮供应链源自美国,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出现的婴儿潮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式快餐企业快速连锁化,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并开始了餐饮供应链建设:上游食材端通过食品工业化形成标准化的食材加工,经过仓储、物流等一系列中间服务环节,抵达终端门店后加工成标准化的餐品,再提供给消费者。
随着美式快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着手在中国搭建本土化的供应链网络,中国也掀起了食品工业化浪潮,被席卷进浪潮的中国餐饮行业,也开启了自己的餐饮供应链之路,从一个个食材生产工厂,到千千万万个餐饮终端门店,汇聚成十四亿中国人的一日三餐。
“衣食住行”自古以来就代表着中国人对基本生理本能的欲求,而相较于其它三个需求,吃的需求更为刚性和高频,毕竟一日三餐才能满足“民以食为天”的口腹之欲。而市场空间广阔和行业集中度低的中国餐饮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但重要性日益突出的餐饮供应链,注定大有可为。
餐饮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不是新鲜事,用电子表格代替手写的纸质表单就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字化,将某一软件系统应用于作业环节也是简单的数据化,再往上就是用数字化系统覆盖一个企业的各个环节,然后不断向上游、下游延伸和融合,量变引发质变……
传统餐饮行业正在不断与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合创新,走进了餐饮供应链数字化进程。
相比已经高度工业化的其它行业的供应链,完整的餐饮数字化供应链应该包括从食材生产到消费者的整条产业链,包含产品设计、原料生产、食材流通、餐饮加工、终端消费者闭环。而现阶段,大多数的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相对单一的环节里,例如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原料生产环节,或是连锁终端门店的进销存系统、收银系统等,从覆盖单一环节到链接成整个餐饮供应链的数字化应用,还少之又少。
成立于1969年的Sysco(西斯科)就是美国餐饮供应链的行业巨头和Sysco的食材供应链覆盖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全流程、且布局广泛。但鲜为人知的是,Sysco基于其强大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通过端到端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掌控了从供应商到配送商到终端门店再到终端消费者的全链路数据,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供应链企业。
谁能成为中国版的Sysco
许多国内供应链企业都将Sysco作为对标对象,但受制于国情不同、市场不同、需求不同,暂时还未出现中国版的Sysco,但总有一些企业正在一步步朝着“中国版的Sysco”这个目标前进,其中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冷链食品流通服务商的华鼎供应链,就是典型的代表。
对标Sysco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华鼎供应链通过3年时间已经构建起自己的“全国协同化冷链服务平台”,借助于全国化的区域仓储中心布局,基于发达的高速路网系统规划的冷链干/支线运输网络,能覆盖超20个省、243个地级市、1749个县和4882个乡镇区域,拥有强大的冷链物流履约交付能力。
在餐饮供应链数字化探索方面,华鼎供应链自主研发的华鼎云SaaS平台,不仅涵盖冷链物流的相关仓储、配送环节,还能向上、下游打通工厂生产端和门店消费端,形成全链路的数字化,以此提升整个餐饮供应链整体的效率。
同时华鼎云SaaS平台已经开始打造自身的数据应用能力,开始朝着智能化决策方向挺进,从同一价值链的横向延伸与不同价值链间的纵向互动两个方面,在多维应用场景中创造新的价值和增长点:通过数字化订单管理系统和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帮助终端餐饮门店实现准确、高效的采购计划和物流履约;通过大数据和消费预测,确保整体库存的合理配置和周转效率,从而驱动上游工厂的定制化生产。再把可视化的数据共享给供应链的每一个参与者,为最终每个参与者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
虽然中国餐饮与食品行业的市场环境与国外大不相同,各环节的协同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的餐饮供应链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初心不懈努力,假以时日必能形成强大的餐饮供应链体系,有机会成为中国版的Sy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