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找记者 晚报帮你忙】
本报讯(记者 叶永春)昨天是面馆开张首日,从早忙到晚,张善领连接听电话的时间都没有。直到晚上,他一核算,卖出去的面足有100多碗,而卖完了还不断有客人来光顾。这是“苏小宇爱心面馆”开业第一天的收获,而这家爱心面馆姓“苏”,又冠以爱心,是源自3个月前张善领和儿子小宇的那次苏州之行。
3个月前到访苏州,对张善领父子而言,可以说是一次邂逅。那是他们第一次到苏州,原本张善领是要到上海治疗腿病,后因费用紧张,经老乡介绍,暂住苏州想办法。在苏期间,张善领的儿子小宇拿着母亲的遗作——一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到街头售卖。
当时,小宇顶着烈日,到街头卖十字绣为父治腿病的事,经“扫码找记者”栏目报道后,引起了多方关注。不断有爱心人士通过“扫码找记者”栏目组,向张善领父子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苏大附一院的医护人员为张善领作了诊断,给出了初步治疗方案。而得知张善领打算开面馆后,苏州的爱心面馆邀请张善领到店体验,并愿意向他提供帮助。
在苏州获得的帮助,成了张善领回山东青岛创业的动力。回到青岛后,他多方寻找门面,在一处公园附近找到了一个门面房。“房东知道我的情况后,减免了部分租金,县医院的医生还资助了我一些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装修,张善领对即将开业的面馆很满意,也满怀憧憬。
他将面馆命名为“苏小宇爱心面馆”,其中小宇,是他儿子的名字;爱心,是面馆因爱心而开,并将成为爱心的中转站,“每卖出一碗面,就向聋哑学校捐助1元钱”;而面馆姓“苏”,就因那次苏州之行所获得的帮助。
其实,面馆姓“苏”,还不乏苏州元素。如今,虽然面馆的面以油泼面、臊子面、炸酱面为主,但在苏州之行中对苏式面的体验,给张善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打算尝试着借用苏式面的汤底,探索创新一种打卤面。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初邀请张善领父子到店体验的苏州“钱来也面馆”负责人周先生手写了汤底的配方及苏式面常用的浇头,供张善领参考。
而早在“苏小宇爱心面馆”开业之前,就已有客人到店,打算品尝他家的面了。“以前在陕西西安的师父建议我在11月1日开业,希望有个好的寓意。”11月1日,对张善领而言,意味着从“1”开始,是历经波折后的从头再来,还意味着在生活向好的同时,用爱心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