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雯 实习生 李承璇)“要是一代又一代的绣娘,总在做同一件事情,可能会忘记为何而绣。” 昨晚非遗传承融合剧《情丝万缕——不息》剧场版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舞台上,刺绣大师姚惠芬思索着,呢喃着,“我到底在绣什么?我想表达什么?”她与古人对话,与古画对话,在日日夜夜中求索针线的创新表达,终将苏绣绘成一幅生生不息的画卷。
为何而绣?剧目一开场,与苏绣相伴一生的姚惠芬发出疑问。“我觉得刺绣应该发展,如果绣娘是鱼,刺绣的发展就是水,水若少了,鱼儿就只能生活在水洼里,水若枯了,鱼也就没了。”从绣娘到艺术创作,从复制画面到“丝线”表达,百年前的针神沈寿、八百年前的李嵩与她身处同一方舞台,在作品《骷髅幻戏图》中,苏绣该何去何从?最终,姚惠芬完美再现了《骷髅幻戏图》,融苏绣所有针法于其间,作品于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引起轰动。
“我们的经济、人文历史传承了几千年,非遗的传承路径还是很传统的。所以我也想尝试让它破圈与融合,便想到了做话剧。”该剧出品人邵怀华说。该剧源自1908团队去年9月创排推出的短剧《情丝万缕》,今年团队将剧本再度打磨,将原来的短剧改编成90分钟的剧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