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惠玉兰)近日,江苏省财政下达2023—2024年江苏“生态岛”试验区奖补资金10236万元。记者注意到,不少“生态岛”试验区在生态优先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多方探索,蹚出了“生态岛”试验区绿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新路径,苏州市吴中西山“生态岛”试验区再获450万元奖补资金。
“生态岛”试验区并不是指一个个孤立的天然岛屿,而是指在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块块物种栖息地,位于长江沿线、大运河沿线、沿海湿地、近岸海域、里下河湖荡、低山丘陵等流域海域区域。“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是江苏省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质量指数的创新举措,此次下达奖补资金的“生态岛”试验区共15处。
位于吴中区的西山“生态岛”试验区是全省首批8个“生态岛”试验区试点之一。该试验区是由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组成的完整湖岛群,位于太湖胥口湾与主太湖连接处,岛内生态本底优越,枇杷、青梅等浆果种质资源保存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无可替代,是太湖健康生态系统维护的关键节点和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生态价值和重要生态战略意义。
据悉,吴中西山“生态岛”试验区入围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首批试点,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500万元,首批下达450万元,第二批资金450万元省厅已发文。吴中区具体部署实施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提升工程、鱼鸟栖息地营建及保护项目、原生浆果及特色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林鸟及昆虫食源丰富工程、河湖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工程、环太湖生态廊道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约1.98亿元,目前累计投资约1.86亿元。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原生浆果及特色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环太湖生态廊道项目、林鸟及昆虫食源丰富工程、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提升工程、鱼鸟栖息地营建及保护项目等6个项目已完成,河湖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中,预计2025年底全部完成。
“试验区已经形成吸引物种回归、重塑自然生态活力的‘吴中模式’。”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自然生态基础和国土空间开发进行分区分类引导,西山“生态岛”试验区形成“三区五廊多节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形成“大斑块、多廊道、小节点”交织的高价值网络式生态结构。2022-2023年试验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发现物种853种,截至目前各类条线物种调查共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9种,濒危红色物种12种,“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珍稀濒危物种“松叶蕨”“国蝶”宽尾凤蝶、全省新记录物种毛脉槭等物种纷纷现身,东方白鹳等保护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从“良好”提升到“优秀”等级。
此外,围绕太湖治理修复,形成试验区内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正负面清单,引导科学的、积极的和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规范生态保护修复行为。截至2023年,吴中西山“生态岛”试验区内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31.8万平方米,构建起10座人工岛屿和1条生态围堤,助力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展示太湖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陆统筹治理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