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相城区首席记者 袁雪)每年8月中旬开始,阳澄湖大闸蟹开始进入最后一次蜕壳期。然而,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大闸蟹的蜕壳有些“吃力”。据悉,今年大规格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或将明显下降。
每天清晨5点左右,90后蟹农朱健明就开始在承包的120亩蟹塘边巡查,查看塘内水位等情况。水生生物学研究生毕业的朱健明,已在相城度假区(阳澄湖镇)养了5年大闸蟹。今年的高温天气,让他不得不时刻关注大闸蟹的生长。
“下午4点左右,塘内表层水温在37至38℃。”朱健明告诉记者,大闸蟹蜕壳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需借助漂浮水面的水草进行蜕壳,但表层水温的攀高,让在白天蜕壳的大闸蟹只能勇闯“生死关”。
据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主任张铖介绍,阳澄湖镇辖区内共有大闸蟹围网养殖8000亩、标准化池塘养殖17391亩,今年,阳澄湖畔的蟹农们普遍遇到这样的难题。“假设投放8000只蟹苗,其中就有两三百只螃蟹会在白天蜕壳。”张铖说。
为了帮助大闸蟹安稳度过高温天,朱健明每天及时启动增氧设备,每两三天为蟹塘补足水。而在朱健明承包的10个蟹塘中,两个试验性丘陵型蟹塘,帮了朱健明大忙,不仅有效帮助大闸蟹避暑,更减少了人工补草等管理成本。
“蟹塘成环沟形态,沟壁设置成坡度,可供大闸蟹在不同水层上生长;同时,环沟内水位的落差可达80厘米至1米,高温天里,水沟最深处与水面相差4℃。”张铖介绍,丘陵型蟹塘不仅具备避暑功能,相较另8个平底蟹塘,高温天水草容易腐烂,需及时清理和补种新草,这里只需在6月初进行一次补草。“往年半斤以上大规格大闸蟹的产量占比在60%至70%,今年会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