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都市网 热门快讯便民频道资讯中心房产频道生活频道汽车频道家居频道苏州商业婚庆频道苏州旅游母婴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正文

面对学习生活新挑战,苏城各校多措并举织密孩子心灵“防护网”

字号: 2023-10-10 08:31 来源:
  开学一个多月,很多学生升入初一、高一,或者小学高年级,面临着知识难度加深、学习节奏加快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旧身份”向着“新身份”转变时,同学们需

  开学一个多月,很多学生升入初一、高一,或者小学高年级,面临着知识难度加深、学习节奏加快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旧身份”向着“新身份”转变时,同学们需要重新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当原来的处理方式和资源不足以应对时,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及任务清单,优化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苏城各校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辅等活动,多措并举推进学生心育工作,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调整策略

  给自己慢慢成长的空间

  今年刚上高一的婷婷(化名)从小成绩不错,学业一直顺风顺水。高中离家较远,所以选择了住宿。但是新学期第一次小测验后,妈妈接到了婷婷的电话,是哭着打来的。

  “她的数学原来很好,但是第一次测验,完全低于预期,我听了也很着急。”婷婷妈妈说,“不过当天班主任就来联系我了,告诉我女儿薄弱的地方在哪,如何有针对性地训练,我一听,心就安稳了。”

  “上高中以后,上课要聚精会神,不然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掉了一支笔,再抬头就听不懂了’。”婷婷告诉记者,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让她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有一些疲惫。

  “从学习方面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发生变化,当学生仍使用之前的学习策略而无法应对新挑战时,就会产生适应性问题,如逃避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厌学情绪等。”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专职心理教师何如介绍,在开学一个月内,学科老师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给予学生缓冲和适应的时间。学生也要意识到每进入一个新学期,都会有一些旧的学习模式是不适用的,要学会调整策略,给自己空间,慢慢成长。

  记者了解到,新区实小在开学前的全体教师大会上,开展了以“观察、识别、干预,帮助学生开学适应”为题的全体教师心理培训,帮助每一位教师承担起监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在开学初期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学生进行两次心理健康小调查。班主任结合问卷结果和自己的观察,填写本班的学生心理关爱情况反馈表,心理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评估与辅导。学校还开发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运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开展线上教学,也可作为线下教学的资源。

  苏州市金阊教育集团各校在开学前就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摸排,完善学校“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依托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实施心理干预和辅导。集团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对低年级学生采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其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

  平等对话

  给予应对人际困境的力量

  小勇(化名)是姑苏区山塘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性格外向开朗,暑假期间沉迷玩手机,被父母强制没收手机后离家出走,急坏了一家人。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心理教师卢小帆尝试与小勇交流。“我们这才知道,因为放假期间父母在外工作,孩子在家没有人对话,很孤独,手机就成了唯一的寄托。”卢小帆关注到,像小勇这样的“城镇留守儿童”不在少数,要避免孩子们的极端行为,家长切不可“一刀切”,而要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与之平等对话。

  刚上初一的小路(化名)的烦恼则来自交朋友,“我的小学是在老家读的,进入初中以后,班里很多同学来自同一小学,或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我作为外来的,虽然没有被排挤,但是多少有点融不进去。”小路说,面对新环境和新同学,他感到有一点迷茫和不安。

  “从人际方面来说,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都会影响到学生开学初期的心理表现。”何如认为,暑假期间,学生和父母朝夕相处两个月,容易有矛盾冲突。对于家庭环境欠和睦,给予孩子支持较少的家庭来说,家长的一些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潜在伤害,可能会在开学后暴露出来。而对于在校同伴关系欠佳的学生来说,重新回到学校,重新面对其无法解决的人际情境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在开学初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何如建议,学校心理老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音体美等艺术活动,给予他们另一种人际支持,弥补他们关系中的缺失。在安全、稳定、包容的关系中,学生获得支持,进而发展出应对人际困境的力量。

  金阊教育集团下属的尚德实验小学是一所新建校。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校园,学校精心设计了“你好,小萌新”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认识新伙伴、参观新校园等。学校通过常规训练、多维互动和心理适应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熟悉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专门开设了心理课程,内容涉及学业指导、人际关系指导、生涯规划等等。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濮丹围绕表达性艺术,在心理课中融入艺术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觉察内在感受,以及作品完成后,在对作品的解读中体会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

  学会放手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孩子在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家长也在不断改变和适应。采访中,有家长提到,孩子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期,面临着新的挑战,自己也在不断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方式。

  “女儿有个视频作业,我给她一些参考意见,但她有自己的想法,有分歧的时候,我就会闭嘴,放手让她自己决定。”顾妈妈说,女儿升入六年级后,她学会了宽容、放手、闭嘴这三件事,这也是她最大的改变,“给女儿的学习生活留点自主空间,一开始我们俩都不适应,过段时间女儿摸索到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后,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家长的焦虑大多数来自对孩子失败的过度灾难化,很多家长会想如果我的孩子考不上高中、大学,他的人生就很惨淡。当家长把这些想法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需要先花很多心力去处理父母的担心。”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自我管理与心理健康课程讲师、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首席苏老师袁园说,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要有信心跟孩子说,你就走你想走的路,用你自己的天赋去成长。

  “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就是因为把‘天赋’跟‘才华’等同了。天赋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更有机会变成一个人的能力。所以我们当然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在中高考中能够尽量走在前面,可是我们也要相信中高考只是孩子通往成功的一条道路,还有其他很多的道路。”袁园说。

焦点图片

最新娱乐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