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浛芃 见习记者 郭琪羽)“之前有一次偶然听到邻居们说起,才知道这边有一位裁缝师傅在这里开了个‘小店’。改一改裤腰、裤腿只收几块钱,非常实惠!”昨天上午,家住姑苏区西北街的姚阿姨特意赶到姑苏区锦荷苑西区的“便民裁缝铺”改裤腰。
据了解,这处“便民裁缝铺”位于锦荷苑西区小区的广场上,由残疾人王海华负责“打理”。“我从小腿脚不方便,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和邻居裁缝师傅学了这门手艺。自从30年前从老家淮安来到苏州之后,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身体也不好,置办经营铺面有困难,所以我就没有再做老本行了。这些年我辗转做过很多工作,大部分是打零工。”王海华说,在他和姑苏区苏锦街道光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后,社区便提出把闲置亭房无偿给他使用,“我又重新捡起了老手艺!亭房内基本设施齐备,空调和电灯都有,使用起来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社区计划一并为王海华承担用电费用,但他婉言谢绝,认为能够免费使用一个亭房已经很满足了,不想再给社区添更多的麻烦。他和社区申请,在亭房中安装了一个单独的电表,每个月自行缴纳电费。
“小修小补”重回社区,既能解决灵活就业,还能满足群众生活便利,让百姓获得“小确幸”,让社区更有烟火气、人情味。“闲置亭房能够重新利用起来,帮助残疾人再就业,这也促进了社区内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利用。今后我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关注重点群体,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及时解决‘急难愁盼’,将社区的温暖延续下去。”光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