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矛盾问题突出,救护车在城市快速路、中心城区拥堵路段的“优先通行”优势一度受到冲击。救护车是病患的救命车,给救护车让路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法定义务。
近年来,苏州公安狠抓路面执法管理和设施提升,以“友管善治”交通品牌提升苏州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这其中,打造就医友好交通、畅达生命救援通道成为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就医路上,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不能耽误,如何保障就医畅通?如何让生命救助“绿色通道”最后一公里不再受阻?
为生命护航,全市19家医院对接“警医联动”
11月10日下午3时11分许,吴中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接到110报警,一位老人在越溪家中中风。老人被送往吴中人民医院的路上在碧波街路段被堵。执勤辅警随即赶到碧波街,拉响警笛闪起警灯紧急护送。吴中交警二级指挥平台一路绿波放行,积极配合紧急护送,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误吃了化肥,快帮帮我!”苏州高新区交警大队枫桥中队曾接到市民求助,称有一名11月大的婴儿准备送往景德路儿童医院就医被堵,希望交警给予帮助。
当时正值晚高峰时间,路上车流较大,为保证良好的通行条件,交警引导求助车辆走地面道路,并安排沿线执勤警力快速疏导交通,一条“为生命开道”的绿色通道,在“警车引领、各路口警力疏导、沿途车辆有序避让”的模式下成功打通。原本30分钟的路程仅用了14分钟。
“虽说为病患车辆紧急开辟绿色通道并非天天有,但一旦有市民求助,我们会尽一切力量优先保证抢救生命!”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病患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其实是有很强的技术保障。比如市120指挥调度中心会用导航地图,优先配置调取优化通行方案,合理调配急救车辆,开放可视化调度系统双向推送,与公安交警部门共享急救车辆行进路线、GPS轨迹,遇有通行受阻情况,一键求助、违法抓拍,交警部门跟进处置。
为保障平安送医,警方设置专门岗位,布设专门电台与市120指挥调度中心沟通,快速获取急救任务的地点、医院、联系方式等,保障急救车辆优先通行,并将这项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已有19家医院完成警医联动机制对接,并已在相城区黄埭、渭塘交警中队试点建成2个120急救分站。
“一院一策”,着力缓解医院周边拥堵问题
医院周边的交通秩序治理,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难题之一。近年来,苏州交警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则,科学部署警力,调优勤务模式,重点加强医院周边的疏堵保畅力度,最大程度确保医院进出通道畅通有序。
针对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市立医院本部、苏大附儿院等重点医院门口车辆排队积压情况,苏州交警从优化进出交通组织、畅通内外交通循环、整合周边停车资源等多方面入手,着力缓解停车难。在苏大附一院,通过整合共享周边商业体4178个公共停车位,加强停车引导、绿波控制等措施,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11%。在苏大附儿院景德路院区,紧扣古城西北片区路网大单行体系,构建区域循环网络,在医院门口设置就医临停泊位和停车专用通道,进一步改善停车秩序。
目前,警方通过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调整医院内部及周边区域交通组织,调整交通设施、标志标线,强化急救车辆保障,增派警力疏导。比如,在每天人流量较大的苏大附儿院景德路院区周边,着力打造西北片区单向交通循环体系:景德路—东中市—西中市—上塘街—学士街形成逆时针单向循环;开设以景德路为中轴的双循环社区巴士,打造便捷停车便民巴士交通环境;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专用通道和临停车位专用通道,打造就医停车两条直达专用通道。在苏州市中医医院,杨素路实行由东向西单行,周边道路交通设施优化提升,新增地下停车泊位533个、设置路面便民车位、门诊预约导停导行。
为全面优化城市重点区域道路交通秩序,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通过挖掘周边停车资源、开行无缝接驳公交线路、设置就医专用通道等多项措施,全力缓解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情况。
与此同时,园区交警在创苑路医院南门设置定向就医通道,采用护栏进行隔离;并在地面喷涂蓝色“就医通道”文字,在入口处设置指示牌,引导车辆有序驶入。医院南门设置黄色禁停网格线,严禁车辆停靠影响医院出入口通行,保障车辆就医排队秩序。由于进出医院机动车流量大,与创苑路非机动车产生较大冲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故设置多组减速慢行提示标线,提示非机动车减速慢行安全通过。
拒不给救护车让行,将被依法处罚
日前,在四川成都一红绿灯路口,一女子开私家车挡住救护车去路,120救护车驾驶人下车劝说,但该女子担心被拍照扣分,怎么说都不愿挪车。交警对私家车驾驶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依法进行罚款和记分处罚。那么,拒不给救护车让行有何法律后果呢?记者从苏州交管部门了解到,对于拒不让行急救车辆的违法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罚款200元记3分;如果因故意不让行特种车辆构成寻衅滋事或其他违法行为的,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处罚,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给予刑事处罚。
目前,根据卫健委急救中心采集的急救车辆受阻时间、地点等信息,交警部门定期研判出易堵点,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完善违法举报处罚机制建设,研发违法举报平台,全市域开展常态整治不避让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特种车辆的违法行为。同时,市卫健委合理布局120车辆市区点位,优化线路出行,交警部门运用GPS定位、全域一体拥堵指数分析研判、铁骑护卫等措施,全力配合应急处突、疏堵保畅。针对危重病人急救车辆通行,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将车号、线路报交警支队,交警部门通过信号灯“绿波放行”“视频巡检”“铁骑保障”等措施保障优先通行。
紧急时刻,市民如何为救护车让路?警方建议市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三种方式让出生命通道。一是减速慢行。和救护车同向行驶、齐头并进的车辆尽量慢行,为救护车前行留出空间;二是靠边停车。在救护车同向行驶前方的车辆,应尽可能向两边停靠,空出当中车道;三是遇到路口红灯等待放行时,最右侧车道的车辆可依次开出车道,停在安全的车道前方,腾出道路空间,设法让救护车先过。
需要注意的是,虽说遇到执行任务的救护车,市民第一时间为生命让行的做法值得鼓励,但若在安全让行过程中,车主被电子眼抓拍到交通违法行为,可到交警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交警会按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您可以在引力播App“码上议事厅”专题中关注我们,给我们留言评论或关注“96466新闻热线”微信(微信号:gswbsmjz)与我们联系,把您遇到的或者正在关注的“急难愁盼”告诉我们。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让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更快更有效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