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生命科学就是未来产业的一条重要赛道。在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研究人员正全力推进人体器官芯片研发,抢占发展新机遇。
在芯片上造“人体器官”,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人体器官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新兴前沿交叉科学技术,去年,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更是把它送上了外太空。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细胞工程师王妍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太空血管芯片。它可以模拟失重条件对人体血管的影响。在太空,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显微镜实时观察药物对血管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
通过成立产业化公司,人体器官芯片项目先后攻克了生物力测量、功能图像分析、高仿真体外微环境构建等器官芯片的核心关键技术,并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除了航空航天,在后续应用方面,人体器官芯片也可(被)用于药物筛选、疾病机理研究、个性化医疗等多个领域。未来,人体器官芯片有望部分替代动物试验,成为下一代药物体外评价模型”,王妍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苏州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通过布局和发展人体器官芯片等未来产业,将有助于巩固和提升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人体器官芯片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赛道’,我们感觉倍受鼓舞。接下来,我们将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医院等单位,共同建设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公共平台,包括检测服务和大数据中心等,以平台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项目和人才,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在苏州高新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产业高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葛健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