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可 通讯员 郭雅洁)这两天,围绕苏州园林的“花街铺地”主题,近30名就读于苏州大学的中外学子沉浸式体验苏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之美。
据了解,作为苏州园林营造的传统技艺,“花街铺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的馆娃宫里的响屧廊,其铺叙了璀璨的园林文化。花街铺地讲究路面的纹样、材料与意境相结合,主要通过色彩、图案纹样、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无穷变化。如果说刺绣是用一针一线来勾勒出图案,那花街铺地则用一粒粒卵石碎石来敲打出造型,犹如地上织锦。
在网师园,古建专家张皓告诉大家,花街铺地不仅仅是装饰,其实图案本身也是一种表达。比如,网师园里的折扇铺地,其扇面由莲花、莲叶、莲蓬构成,寓意“步步生莲”;五只蝙蝠围住正中的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鹿、鹤、鱼组成“禄寿有余”的意境;“鱼”与荷花搭配,取义“连(莲)年有余(鱼)”;一只花瓶内插着三支戟,意味着“平(瓶)升三级(戟)”。
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体验现场,两名工匠在托盘上用瓦片摆出花瓶的轮廓,铺上沙土,插入形状和颜色各异的鹅卵石,然后隔着一块条形木板,轻轻地把卵石、碎瓷片敲实。花街铺地用一粒粒鹅卵石、一片片碎瓷片铺设出造型,一切看似再简单不过,实际上浸润着工匠的耐心与匠心。随后,近30名中外学子各自分组,历经一个多小时沉浸式体验“花街铺地”。来自苏州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陆成果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不仅体会到苏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之美,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活动还吸引了一批留学生参与,他们沉浸式体验了“芝花海棠式”花街铺地,以青瓦片铺就轮廓,中间用碎瓷片填充,其他空间填充以红色或白色的鹅卵石。“花街铺地很有意思,增进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就读于医学专业的印度留学生谷歌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