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子街那个在古董店里卖珠子的老头“被迫”成了网红。
即便是工作日的午后,慕名前来串珠子手串的年轻人也络绎不绝。他卖的明明是一堆存货,为何却偏偏吸引着一众年轻人?他的珠子并不是珠宝级的精品,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人从外地赶来苏州?
串珠子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店面不过十来个平方米,两侧的博古架上陈列着各类瓷器、陶器、木作和玉石,还挂着不少珠串。中间是一张长桌,桌上摆着十多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是满满的珠子,五彩缤纷。进店的年轻人坐在两边,从中挑出各色珠子,排列组合,配成一条条心爱的手串。
记者刚到店时,一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已经挑了3个小时,最终串成了两串手串,满意地离开了。该大学生说:“自己是看了短视频慕名而来,这里的珠子五颜六色,不同材质,可以DIY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的手串在网上买不到,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几十元的价格,也相对便宜。”
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小店里来了四批顾客,均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店主说,最火的时候是今年暑假,全是学生。店里坐不下,只能坐在门外挑珠子。
店主姓陈,自称“没牙的老头”,今年67岁。他说,原先这里是一家古董店,已经开了20多年。他年轻时就喜欢古董,有不少藏品。“以前上班时,我的工资全部去买这些东西了,今天发工资,明天就没了。”他笑着说,“前两年玩珠子的人还挺多,这两年也不行了。我就想把家里的那些存货清空了变现。整串的没人买,怎么办呢?我就拆散了,让他们自己来挑。价格贵了也没人买,所以要便宜,我只要不亏太多就行,反正都是存货,放着也是放着。”
当问及走红的缘由,店主老陈似乎有些“无辜”。一开始是两位大学生拍了视频发到了网上,然后人就越来越多。老陈说:“古董店,你们都知道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以前没事么我就去山里喝喝茶,蛮自在的。现在不对了,每天都得开门,早上10点到晚上9点,天天被绑在这,累得不得了。不开又不行,别人都是大老远跑过来的,跑个空,总归不好的。原来我是卖着玩玩的,现在变成‘上班’了。”
抱怨归抱怨,店还是照常开着。用老陈的话来说,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也没事,来这里和年轻人吹吹牛、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挺好的。“吃力归吃力,还是蛮有劲的。”
引人入胜必有过人之处
单靠几颗珠子,并不能吸引年轻人。除了那位上海大学生所说的可以DIY之外,这里一定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
每有客人进店,老陈总会问一句:买珠子是为了啥?他会根据不同的愿望推荐不同的珠子。比如,紫水晶代表学业、朱砂是避邪的、粉水晶指爱情……年轻人称之为玄学,老陈觉得不是。“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对人有激励作用。”老陈说,“如果戴上紫水晶就能成为学霸,那我老早发财了。怎么可能呢!但孩子有这个愿望,戴了紫水晶手串,之后有意无意地看到它,就会想着好好学习。这不是挺好吗?”虽然古玩与玄学走得比较近,但老陈更相信现实意义。
老陈是懂年轻人的,DIY的美学与玄学相结合,年轻人很难拒绝。除此之外,老陈还有一项绝活——能说会道。“来我这里挑珠子,短的十几分钟,长的玩了6个小时,我都想把店给她,自己去平江路玩了。这么长时间干吗呢,又不能不说话,我就给他们推荐好吃好玩的,再讲讲平江路的故事。”
学生不赚钱,年轻人赚钱也不容易,来苏州大多是穷游。老陈会给他们推荐那些几乎不花钱的景点与价廉物美的美食,如同邻家大爷那般亲切。
至于平江路的故事,老陈的讲述更是别具一格。“我不会给他们一本正经去讲的,像背书一样,有什么好听的?”老陈说,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从小就在平江路周边玩,那些故事从小就听熟了。虽然很多是民间传说,不是官方历史,也无法考证,但也恰因为此,年轻人才爱听。
“平江路故事太多了。现在导游就带他们去各种博物馆。其实在平江路上,每走几步就有故事。”比如朱马茭桥,常规的说法是宋代注重马政,设立茭草局来储存茭草,这座桥附近是当时应该是喂马的地方。老陈则会搬出《岳传》里的故事,说当年岳飞奉诏回京,走到这座桥附近,遇到皇帝派来的钦差,要捉拿岳飞。岳飞的副将王横上前阻止,却被刀斧手乱刀砍死,血溅桥上。老陈会和年轻人说:“那座桥现在还在,你们可以去找找。”
那种跨越千年的空间重叠,所带来的震撼感,丝毫不亚于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而这样的故事,在平江路上俯拾皆是。“为什么平江路叫历史文化名街?是有道理的。”老陈自豪地说。
“残荷”是珠子也是老陈自己
听老陈侃侃而谈,惊讶于他的学问,而他却说:“这没啥,我们这代人上山下乡,没读过大学,以前年轻时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他后来痴迷于古董文玩,自然通晓些文学历史。
山林寺庙还有文玩市场是他常去的地方。他给自己的店也取了一个意蕴绵长的名字:残荷斋。这是源自李商隐的一句诗,原句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红楼梦》里林黛玉将此句改成“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字之差,作者各有心思。李商隐的枯荷,是寂寥之境、思念之情。黛玉自比残荷,是寄人篱下的自卑,却又期待宝玉的真情。
老陈之所以引黛玉之词,是因为自己经营的是古董。“都是些老东西、破东西,就是残的嘛!枯有点不对,也不好听。”老陈说。
无论是“枯”还是“残”,此句重点在于“听雨声”。“残荷斋”的“残荷”是老陈店里的珠子,“雨声”便是络绎不绝的年轻人,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从旁观者角度看,“残荷”何尝不是老陈自己,而“雨声”则是他身上透露出的那种对家乡文化的自信。他没有高学历,却凭着兴趣爱好钻研文史。他的讲述是接地气的,是年轻人爱听的。他的内心是善良且具有同理心的。他说:“来的大多是学生,都没钱,来这里就是为了便宜、为了玩。我就得摆正态度,要善待这些‘小穷鬼’,所以我不涨价,随便他们怎么玩,不喜欢可以退,绳子断了可以换,今年端午节买珠子送粽子。”
网上说,老陈出口成“脏”但心地善良,玩世不恭却博闻强识,是一个有趣爽朗的“老顽童”。其实,老陈是再普通不过的苏州老人,他的店、他的生活也是苏州古城里的一种常态。有网友评论:“真正的修行在尘世间在烟火中。”一条老街、一座古城,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店,变得生动、温暖、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