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都市网 热门快讯便民频道资讯中心房产频道生活频道汽车频道家居频道苏州商业婚庆频道苏州旅游母婴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正文

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字号: 2023-10-09 09:03 来源:
  一把钥匙、一个烟头、一只瓷碟、一块吃剩的西红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果从高楼抛下,可能会变成伤人“利器”。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

  一把钥匙、一个烟头、一只瓷碟、一块吃剩的西红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果从高楼抛下,可能会变成伤人“利器”。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最近“码上议事厅”栏目收到读者留言反映,自家居住的小区发生过高空抛物、坠物现象,在表达担忧的同时期盼加强治理。对此,本期“码上议事厅”主持人走访了市区多个居民小区,结合实例,一起来探讨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高空抛物“祸从天降”让人担忧

  前不久,家住吴中区招商小石城香樟园的徐女士从楼道里走出来,没走几步,就听“砰”的一声,徐女士看见自己面前,一只瓷碟碎成几块,要不是她慢走几步,就砸到她头上了。心有余悸的徐女士抬头向楼上望去,只听见有孩子的嬉笑声,但无法分辨到底在几楼。徐女士认为,居民楼下是小区单元出入口,人来人往,从楼上扔东西十分危险。一旦砸到人,后果不敢想象。“这楼有26层,扔东西的又不是一次两次,上哪找去?”徐女士心里有几个“怀疑对象”,但她没有证据,没法确认,更不能随意指认。

  主持人在香樟园小区走访了解到,部分业主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家长应该管好孩子,物业也应该加强监管。“丢瓷碟那事我看到了,小朋友可能不懂事,不知道从楼上丢东西很危险。但大人应该加强文明意识,对孩子进行管教。”业主张先生说,丢瓷碟这件事给大家提了个醒,千万不能认为钥匙、石子、烟头这类小物件就不以为意,随意从楼上抛下。

  同样,在相城区元和街道玉成家园二期,也有居民反映高空抛物问题:“楼上丢弃的东西,坠落在一楼的窗户前面。”该小区业主张女士告诉记者,高空抛物的问题时有发生,业主群内也常见业主反映高空抛物的问题。“小区在楼道内贴宣传海报,但效果有限。”

  屡禁不止如何根除成难题

  2018年,广东省东莞市三个月大的婴儿被一个高空坠落的苹果砸中头部,经医生诊断,该婴儿有重型颅脑损伤、顶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等症状,不得不进行风险极高的开颅手术。今年6月,一女子在吉林省长春市红旗街万达广场夜市小吃街被一块空中坠落的砖头砸中,不幸遇难。

  对于高空抛物的伤害程度,相关实验数据显示:一块巴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飞下,如果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鸡蛋从25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铁钉从18楼抛出,可插入骨头……

  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频繁发生。如何保护我们“头顶上的安全”,一直是公众期待解决的公共治理难题。

  主持人走访了市区多个小区,采访中,有个别业主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往楼下扔个东西没啥大事,仅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殊不知,这种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主持人梳理发现,近年来发生的各类高空事故大体上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高层住户随手丢弃物品,致使楼下行人受伤,这种事故最为常见;一种是建筑外墙附着物、广告牌等突然掉落,砸伤行人;还有一种是阳台花盆等坠落,砸伤他人。在一些老旧小区,一些市民会将花盆等杂物摆放在防盗窗上,给楼下过往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在我国《民法典》施行之前,整治高空抛物,一直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了高空抛物、坠物的责任规则。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高空抛物罪,将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从取证着手为难题找个答案

  主持人梳理发现,多起高空抛(坠)物事件都面临取证难、锁定肇事人难等问题,给受害人索赔、警方办案带来挑战。如何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目前,有部分物业公司也在创新高空抛物的治理模式,通过安装专用的高空抛物动态监测摄像头,不仅可以轻松察看整个高楼的全貌,而且通过升级的高空抛物监测算法,在保护住户隐私的前提下,能够监测出自由抛物体,并绘制监测线,从而实现监测、报警、响应、存储的完整配套方案。

  主持人从招商小石城香樟园物业办了解到,他们已经在小区部分居民楼下,安装了28个摄像头,专门用来记录高空抛物行为。这些摄像头既能保证可以拍到各楼层住户阳台、窗户向外抛物的动作,又不至于侵犯住户隐私。有居民告诉主持人,自从小区安装成批摄像头后,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据说到目前为止,没再出现过高空抛物现象。

  采访期间,多位居民表示,高空抛物事件危害大,不仅需要通过科普宣传让居民充分认识高空抛物的危害性,提升安全意识,也要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普及,让大家了解肇事者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还有居民认为,除了高空抛物,高层建筑本身的设计建造也应更多考虑到预防危险。

  为了解决高空抛物取证难题,全国各地纷纷依托各种科技手段,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监测取证。今年8月,江西南昌警方曾用DNA技术破获了一起高空抛物案。而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推出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瞭望者”,对高空抛物行为实现24小时主动抓拍、实时报警。

  据了解,这一系统已经在重庆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西省南昌市、云南省禄丰市等多地推广使用。未来,一些地方的警方还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在新建小区或老旧小区改造时,把针对高空抛物技防设施纳入相关建设标准。

  江苏新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蒋勇伟律师认为,高空抛物入刑后,还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性以及可能会承担的法律责任,让更多人明白高空抛物不仅害人还会害己,力争从源头上杜绝或者减少高空抛物。“防范高空抛物,技术手段必不可少。但根治这类行为,除了职能部门、小区物业的努力外,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只有大家共同提升文明素养,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在法律规范、社区宣传、自我约束的合力下,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头顶上的安全’。”

焦点图片

最新娱乐

焦点图片